云顶国际yd333

    学习园地

    中国共产党绵阳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决议

    中国共产党绵阳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决议

    中国共产党绵阳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决议

    (2023年7月20日中国共产党绵阳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绵阳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3年7月20日在绵阳举行。

    出席全会的有,市委委员53人 ,候补市委委员10人 。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市第八次党代会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列席会议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或出资人(负责人)党员代表应邀列席会议。

    全会由市委常委会主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曹立军作了讲话 。

    全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决策部署,听取和讨论了曹立军代表市委常委会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绵阳市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曹立军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

    全会认为 ,市委八届五次全会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委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引领,大力实施“五市战略”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 ,推动全市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全会指出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不断深化。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四川第二大经济体,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和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时代使命 ,必须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把坚守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市之要,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着力塑造未来竞争新优势。

    全会强调,要完整、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认真落实省委“四化同步 、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引领,深入实施“五市战略” ,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 ,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着力“扬优势、锻长板,促创新、增动能 ,建集群、强主体”,完善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 ,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绵阳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全会明确,要锚定做强主导产业和培育新赛道产业这一主攻方向,聚焦聚力实体经济突破攻坚,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支撑 。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更好统筹产业发展质量、规模和效益,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突出工业当先、制造为重,大力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加快形成现代化工业发展新格局;突出园区主战场作用,深入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夯实产业发展载体支撑;突出创新引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为牵引 ,着力把创新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突出产业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深度参与产业分工合作 ,开辟更加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 。

    全会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制造强市建设取得新成效 ,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35% ;创新驱动释放新动能,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65%,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协同创新能级显著增强;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产业创新力、竞争力明显提升 ;集群发展取得新突破,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规模较大、影响带动较强的专业化园区;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程度显著提高。到2035年 ,制造强市、农业强市 、服务业强市基本建成,三次产业发展能级和综合实力全面跃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体形成,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

    全会强调 ,要坚定不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电子信息 、先进材料、装备制造、食品饮料产业 ,实施四大主导产业提质倍增工程,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 、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升主导产业整体规模和核心竞争力。聚焦核技术应用 、激光技术应用、新型显示、光伏储能、磁性材料 、智能机器人及无人机、连接器及传感器、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实施八大新赛道产业集群成链工程,加快把新赛道变成主赛道。前瞻构建未来技术应用场景,谋划布局未来产业。

    全会指出,要推动产业高质量融合。加快数实融合,深入开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全链条推进三次产业数字赋能,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服务业赋能融合计划,加快培育融合发展主体,推动制造业向“制造+服务”全面转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打造涪江流域文化旅游中心。推动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  ,坚持以“三品”为引领,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专项行动 ,推进农业生产供应链 、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 ,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全会强调 ,要做大做强市场主体。把市场主体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 ,坚持培育和引进并重,加快打造一批具有产供链掌控力和生态影响力的“链主”企业 ,扶壮培优一批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瞪羚企业 ,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上中下游企业协同 、内外资企业共生共赢的发展格局。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争创质量强国标杆城市 ,培育一批品牌示范企业和绵阳制造精品。

    全会指出,要深入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坚定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深入开展园区土地“清闲促建”行动 ,深化“亩均论英雄”评价 ,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 ,科学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和“工业上楼” ,推动园区提质增效。坚定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聚焦园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特色(专业)园区建设 ,形成聚集效应和品牌优势。深入实施“镇园之宝”培育攻坚、重点工业企业梯次培优行动计划 、产业招商引领工程 ,持续推进企业满园 。

    全会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发展。大力推动科技协同创新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高效运营 、扩容提质,引导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深入实施“科技顾问”“科技助理”制度,常态化组织在绵骨干企业走访科研院所 、高校,实施重大场景驱动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和“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强化教育人才支撑 ,扩大高等教育在成渝地区的影响力,构建融通融合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认真落实“人才十条”,加快打造国防科工人才高地和创新人才集聚地。深化改革开放,开展科技体制改革攻坚 ,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城市形象推广 、产业项目推介 、特色产品推销”活动,打造“绵品出川”开放品牌。

    会议指出,要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支撑保障 。加强产业发展组织领导,加强重点产业区域布局的市级统筹,鲜明正确用人导向 ,营造大抓产业 、大兴产业浓厚氛围。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提升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推进区域物流枢纽节点城市建设,强化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现代水网体系建设,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强化财政投入、金融支持、用地和用能保障,增强产业发展支撑能力。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五大行动”,打响“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品牌,打造“四川领先、国内一流”的市场化 、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全会强调,全市各地各部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 ,扎实抓好宣传宣讲和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把全会各项决策部署转化为发展谋划 、细化为落实机制、实化为具体项目,不断开创绵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要拼搏三季度  、跑好下半程 ,聚焦重点工作持续用力 ,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全会号召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 、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为奋力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川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XML地图